當前位置:首頁>時政外事>內容
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獲得者周光召逝世 享年95歲
新華社 王銘俊 發(fā)布時間:2024年08月19日 09:45
新華社 王銘俊
2024年08月19日 09:45


周光召院士生前照片。

  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優(yōu)秀黨員,忠誠的共產(chǎn)主義戰(zhàn)士,杰出的科學家,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,中國科學院原院長、黨組書記,中國科學技術協(xié)會名譽主席、原主席,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周光召同志,因病于2024年8月17日22時55分在北京逝世,享年95歲。

  周光召院士1929年生于湖南寧鄉(xiāng)縣(現(xiàn)為寧鄉(xiāng)市),在理論物理的各主要領域都有杰出的創(chuàng)造性成果,并獲得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。

  在他的家鄉(xiāng),“湖南光召科技獎”成為全省最高綜合性科技獎,湖南師范大學開設“周光召班”……湖南,深深鐫刻著他的名字。

  一個科學工作者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祖國

  1999年9月18日,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,黨中央、國務院、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“兩彈一星”事業(yè)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,并授予他們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,周光召名列其中。

  有關周光召在我國核武器研制和核工業(yè)發(fā)展道路上所做具體貢獻的資料并不多。不過,在中南大學2001年研究生學術年會開幕式上,周光召進行了回憶。

  他說,“無論科學是怎么無界的,一個科學工作者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祖國,人生的價值有多種,但最重要的一種價值還是要為國家、為民族獻身!

  1957年春,周光召被國家派往莫斯科杜布納聯(lián)合核子研究所,從事高能物理等方面的基礎研究。在莫斯科學習的4年時間里,周光召憑借“粒子自旋的螺旋態(tài)”理論、弱相互作用的“部分膺失流守恒律”等蜚聲中外。

  1959年至1960年間,蘇聯(lián)拒絕援助我國研制原子彈,并撤走全部在華專家,帶走圖紙和資料。

  當時在蘇聯(lián)從事研究的周光召得知這些情況后,義憤填膺,強烈要求回國從事原子彈研究。

  周光召在一封決心書中寫道:“作為新中國培養(yǎng)的科學家,我愿意放棄自己做了多年的基礎理論研究,改行從事國家急需的工作,我們隨時聽從祖國的召喚!”

  1961年,周光召啟程回國,抵京后被安排到當時的二機部北京九所工作。作為理論部副主任,他輔佐鄧稼先突破原子彈原理,領導原子彈的理論設計,開始了長達19年的“秘密工作”。

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,周光召還曾連夜送上“定心丸”。

  1964年10月15日深夜,距離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預定時間已不足24小時。一封來自羅布泊試驗場的急電對原子彈的設計提出了疑慮。上級希望周光召等人做一個認真的估算——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概率是多少?

  周光召和同事們緊張運算了整整一個夜晚,次日上午,將一份聯(lián)合簽名報告送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辦公桌上。報告認為,經(jīng)計算,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可能性超過99%。除了一些人為不可控制因素,原子彈的引爆不會出現(xiàn)任何問題。

  正是因為這份報告,我國正式批準起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。

  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:“光召兄的回來,使得中國1964年爆第一顆原子彈(比預想中)早了一兩年。”

  周光召自己卻說:“制造原子彈好比寫一篇驚心動魄的文章,這文章是工人、解放軍戰(zhàn)士、工程和科學技術人員不下十萬人譜寫出來的,我只不過是十萬分之一而已。”

  “湖南光召科技獎”已成為科技獎勵的一個標桿

  在中南大學舉行的上述開幕式中,周光召語重心長地教誨廣大研究生要發(fā)奮圖強,自強不息;要虛心求教,不恥下問;要以平常心對待功名,始終不自暴自棄;要有愛國熱情,時刻準備為國家、民族的昌盛獻身;要注重團結,加強交流,一方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,另一方面又要會交朋友,廣交朋友,互相促進,互相學習。

  在談到創(chuàng)新時,周光召教導說:“創(chuàng)新對科學進步至關重要,要進行創(chuàng)新一要善于學習,勤于學習,二要有科學的自信與科學的懷疑態(tài)度。”他最后總結道:“天賦+勤奮+團結+科學的方法+平常心的心態(tài)=重大成果。”

  周光召始終關愛后輩,心系家鄉(xiāng)。

  2003年12月7日,周光召將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贈予寧鄉(xiāng)市第一高級中學。他說,獎章對科研人員而言,確實是個沉甸甸的榮譽,“于我而言,就是我的軍功章。與其將獎章自己收藏,不如將其贈給一個單位,鼓勵后人傳承‘兩彈一星’精神,為祖國的科研事業(yè)作出貢獻!

  1996年,周光召還向湖南捐贈110萬元人民幣,用于促進家鄉(xiāng)經(jīng)濟建設和科技事業(yè)發(fā)展。當年,湖南光召科學技術基金會正式注冊成立,基金會設立的“湖南光召科技獎”每2年評選1次,重獎為湖南經(jīng)濟建設、社會發(fā)展和科技事業(yè)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,由省政府頒發(fā)獎勵決定并予以表彰。

  后來,獲獎的科技工作者中,出現(xiàn)了“雜交水稻第二人”李必湖、我國“臨床細胞遺傳學”的奠基者夏家輝院士、中國生殖工程創(chuàng)始人之一盧光琇、“中國電力機車之父”劉友梅院士、中國當代優(yōu)秀的輕武器設計大師朱德林、首次提出“極端制造”新概念的鐘掘院士、車輛工程專家鐘志華院士、橋梁專家陳政清院士、中國分析化學的學術帶頭人俞汝勤院士、發(fā)明了“侯氏定理”的數(shù)學大師侯振挺、我國第一臺深海鉆機“海牛號”發(fā)明人萬步炎等!昂瞎庹倏萍吉劇币殉蔀楹峡萍吉剟畹囊粋標桿、一面旗幟,極大地調動了全省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,有力地促進了我省科技、經(jīng)濟與社會的發(fā)展。

  從2018年起,湖南師范大學設立“周光召班”,每年面向物理學專業(yè)新生選拔30人。2019年,以周光召名字命名的“光召論壇”啟動儀式暨首期論壇在湖南師范大學舉行。

  2023年5月,第四屆“光召論壇”上,“周光召班”交出第一個畢業(yè)禮:首屆“周光召班”畢業(yè)生研究生率達69.6%。論壇透露,“周光召班”已入選湖南省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(yǎng)基地及中國科學院“科教結合協(xié)同育人行動計劃”,學生主持或參與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實驗項目、科研課題超百項。

  追憶

  閃耀家鄉(xiāng)的星光

  周光召一生成績卓著,曾被授予兩顆“星星”。一顆,是被命名為“周光召星”的小行星,懸掛在宇宙星空;另一顆,是一枚刻有五星、長城、橄欖枝、光芒的勛章——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,正陳列在寧鄉(xiāng)市第一中學的校史館內。

  寧鄉(xiāng),是周光召的故鄉(xiāng)。他出生于寧鄉(xiāng)市雙江口鎮(zhèn),在此度過了幼年時光。當周光召逝世的消息傳來,故鄉(xiāng)的人們透過勛章,陷入無盡思念。

  赤子之心,贈予家鄉(xiāng)“鎮(zhèn)校之寶”

  “聽到這個消息,我倍感悲痛。我們失去了一位慈祥的長者……”時任寧鄉(xiāng)市第一高級中學校長歐陽才仍記得與周光召初次見面的點點滴滴。 那是2003年,75歲的周光召決定將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捐贈。在備選的眾多名校中,他選擇了寧鄉(xiāng)一中。

  在捐贈當天,周光召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(xiāng)。看著學校禮堂里3000多名年輕學子,他講起一個故事:“我曾在火車站看到一位母親送別參軍的兒子。兒子說:‘娘,我到部隊后,一定要買樣好東西寄給您!’母親卻說:‘兒啊,娘什么都不想要,只想你把軍功章寄回!

  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就是周光召的軍功章。他深深記著這位母親的話,也記著魂牽夢繞的家鄉(xiāng):“過去,我對寧鄉(xiāng)沒做過什么貢獻。所以,我決定把我這一生中最珍貴的東西回報寧鄉(xiāng)父老對我的厚愛。讓‘兩彈一星’精神,在年輕一代中發(fā)揚壯大!

  當歐陽才接過周光召遞來的勛章,肩上擔子重如千鈞。

  為國為民,點亮學子精神之光

  “我還記得入學時,老師帶著我們在校史館參觀‘兩彈一星’勛章,我感覺十分振奮,心想要以周院士為榜樣。”張敏是寧鄉(xiāng)一中的學生,畢業(yè)后又回到母校成為一名歷史老師,“‘兩彈一星’精神,是一中學子的入校第一課,也是人生必修課! 成為老師后,她將周光召的故事融入思政課堂、班會活動等,學生們學得興致勃勃。

  “‘兩彈一星’精神對學校而言是寶貴的財富,我們會繼續(xù)上好這堂課!睂庎l(xiāng)市第一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戴曉成介紹,受“兩彈一星”精神激勵,寧鄉(xiāng)一中近年來涌現(xiàn)出了湖南圣湘生物創(chuàng)始人戴立忠、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助理教授黃高以及哈佛畢業(yè)典禮演講中國大陸學生第一人何江等優(yōu)秀校友。學校每年都有學生考入與航空航天相關的高等院校,畢業(yè)后在航空航天領域卓有成效。

 

【編輯:高峰】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。
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(wǎng)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[京公網(wǎng)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